<dd id="eu9aq"></dd>

  • <progress id="eu9aq"></progress>
    <em id="eu9aq"><acronym id="eu9aq"></acronym></em>

    <em id="eu9aq"><acronym id="eu9aq"></acronym></em>

    <em id="eu9aq"><object id="eu9aq"><u id="eu9aq"></u></object></em>
    網站首頁| 食品新聞| 美食推薦| 熱點新聞| 深度觀點| 食品辟謠| 農業消息| 金融財經| 健康養身| 企業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綜合新聞 | 國際新聞

    > 新聞 > 正文

    踏遍千山萬水 尋覓甜蜜味道

    2020-01-03 12:57:48        來源:新眾網

    追花逐蜜50年:金華一位養蜂人的工匠故事

    4月,婺城百花盛開;5月,山東的洋槐花怒放;6月初,遼寧的椴樹花開了;6月中下旬到9月,內蒙古大草原上成片的黃芪花、油菜花、野花匯聚成花海;10月,婺城的茶花也開了。

    在金華婺城,有這樣一位老人,雖已至古稀之年,卻一刻也未停歇。每年的3月,正是百花即將怒放之時,他從南到北、從西到東,一路踏越五千多公里,只為尋找優質的花源,釀造高品質的蜂蜜。

    他,就是金華市婺城區雅畈鎮漢灶村村民陸枝吉,一位具有50多年養蜂經驗的一線蜂農。

    ▲陸枝吉在蜂場

    逐花而居 縱橫大江南北

    要是不說年齡,眼前這位精神抖擻的陸枝吉根本看不出他已73歲,他雙目炯炯有神,雙手溫暖有力量,雙腿走起路來步步生風。

    “我對現在的身體素質還是非常自信的,幾十年的養蜂生涯鍛煉出來的。”陸枝吉笑著說道。

    1947年,陸枝吉出生在一個世代養蜂的大戶家庭。俗話說“三歲看大”,陸枝吉的爺爺也相信這一點。從呀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即便是年齡尚小,他也不畏懼蜜蜂的攻擊??丛谘劾锏臓敔斣诒姸嘧訉O中幾經思量,最終決定挑選陸枝吉作為養蜂手藝的傳承者。

    10歲的他便能輕車熟駕,當起了爺爺的得力助手。19歲時,便成為了華南公社蜂場場長,帶領場里年輕人南下云南、廣西,北上吉林、黑龍江等地,探尋蜜源地,開發養蜂新途徑。

    “可以說,現在很多的蜜源地都是我找到的。”陸枝吉頗有幾分自信地說道,當時,為了尋找一片適合蜜蜂采蜜的蜜源地,陸枝吉在人生地不熟的各大省市,拿著一張大地圖,花上5塊錢租上一輛自行車,一腳一步的探尋理想的蜜源地。

    “在內蒙古的時候,那里人煙稀少,有輛班車隔天才有一趟。有一次,我花了一天一夜走了80公里路,餓了就向路過的人家要點吃的填填肚子。”陸枝吉說道,付出總歸有回報。經過多年的探尋,陸枝吉找到了向日葵場地、椴樹場地等眾多高品質的蜜源地。它們分布在祖國的眾多省份,眾多邊遠村落,有的是大山深處、有的是大河附近、有的是大草原上等。

    “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交通通訊都沒有發展完善,通信得靠電報,交通得靠雙腳。那時候養蜂人的數量也不多,出去尋找蜜源地的蜂農更是少之又少。”陸枝吉說,“可以說,我是最早一批出去養蜂挖掘蜜源地的人,此外我還帶過很多徒弟。”

    養蜂事業從婺城發散,逐花而居的養蜂人也越來越多。

    在當時,陸枝吉有個外號叫“老母雞”“及時雨”。所謂“老母雞,便是像老母雞一般,帶領一個個新手從無到有;所謂“及時雨”,便是有人請教陸枝吉養蜂上的專業問題時,他會及時熱心的幫助他人。

    匠心不止養蜂,干一行愛一行。

    “雖然17歲時開始養蜂,但中間也有段時間做其他事。”原來,陸枝吉養蜂之后在當地小有名氣。于是,村民便推薦他當選村干部,就這樣,1989年開始,陸枝吉當起了村干部。

    “要想富,先修路”,在當時物質條件匱乏的情況之下,陸枝吉率先響應并且實施這句號召。在當時村莊普遍是泥土路的時候,陸枝吉帶領全村村民修起了水泥路。原材料是從山上搬回來的,人手是村里的熱心村民湊的,錢不夠就自己添一點。

    “路好了,經濟才會好,村民的生活才會更好。”陸枝吉說,小蜜蜂精神一直在鞭笞著我,以奮斗和專業的品質,以平凡的匠心鑄就每件不平凡的小事。

    1997年,五十多歲的陸枝吉全身心投入了養蜂事業。

    十年磨一劍 匠心鑄就品質

    2017年,陸枝吉的呼倫貝爾黃芪蜂蜜在中國蜂友聯盟全國首屆全國蜂友高峰論壇之“中國好蜂蜜”品鑒大會比賽中,榮獲“蜂盟銀蜂獎”。

    2018年,呼倫貝爾黃芪蜜在第二屆“中國好蜂蜜”比賽中,榮獲“金蜂獎”第一名。

    2019年,呼倫貝爾黃芪蜜、苜蓿蜜在“蜂盟好蜜蜂”比賽中,榮獲“最佳口感金蜂獎”,同年,陸枝吉本人由中國養蜂學會授予“‘養蜂’百匠——十匠 ”稱號。

    微信圖片_20200103115403

    ▲中國養蜂學會授予陸枝吉“‘養蜂’百匠——十匠 ”稱號

    經過53年的積累沉淀后,陸枝吉的蜂蜜終于得到了國家官方的肯定!

    據了解,中國蜂友聯盟是亞洲新銳民間蜂友公益組織、全球優質蜂產品輸出平臺、宋心仿蜂業發展基金發起成員、中國養蜂學會蜂盟專委會。該組織匯集了全國兩千多位一線養蜂精英,帶領著全國30余萬蜂友,弘揚蜜蜂文化,還原蜂蜜本色。

    ▲陸枝吉參加中國蜂友聯盟“好蜜蜂”比賽

    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是對陸枝吉53年養蜂生涯的肯定及贊美,但有多少成就就有多少歷練。

    一線養蜂人有一個富有詩意的稱呼,“追花的人”,可謂是大眾追尋的詩與遠方??涩F實時殘酷的,一邊是風餐露宿的生活常態,一邊是看天氣吃飯的起伏收獲。

    每年的3月份,陸枝吉從浙江省金華市出發,一路北上,穿越江蘇、山東、吉林,最終到達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上。一路上,采集了楊槐蜜、椴樹蜜等優質稀缺的蜂蜜。

    6月中下旬,廣袤無垠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成片的黃芪花開了。陸枝吉最自豪的蜂蜜便是在這里產生的。

    黃芪,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是一種具有良好藥用價值的中草藥,已有2000多年的藥用歷史。近年來,過度的采挖導致黃芪數量急劇減少,被列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黃芪蜂蜜屬于稀缺蜜種,黃芪花開放時間在每年6月的中下旬。每年只有半個月左右可以采收,但是花開時間短采蜜困難多。”陸枝吉說,養蜂人就是看天吃飯的,突如其來的一場雨就能造成不小的損失。

    但是,陸枝吉在呼倫貝爾草原上已經扎根22年了,對于他來說,細微的天氣變化他也了如其掌。

    說起養蜂人每天的生活,其實很簡單,天微亮之時起床檢查蜂箱,然后取蜜、攪蜜等??雌饋磔p松,但是每一步工序都有微妙的技藝。

    “蜜蜂就是我的朋友,他們一刻不停歇,我怎敢先停下來。”陸枝吉說。

    6月的內蒙古,凌晨2點多天就亮了,晚上9點多天才黑?;ㄩ_不停,天不黑,蜜蜂也采個不停,過度勞累的蜜蜂存活35天便去世。

    7月的呼倫貝爾草原上,油菜花開了;9月的野花也開了;9月底,呼倫貝爾的野花謝了,冬天也就不遠了。

    此時,10月的江南,仍舊生機勃勃,綠意盎然。婺城大朵大朵的茶花也正燃燃綻放,蜜蜂們又回到了故鄉采蜜、繁殖,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從婺城出發,再回到婺城。這一路走來,從春天穿越夏天再到秋天,穿越丘陵、平原、高山,走過祖國5000多公里的廣袤土地,度過7多個月的時間。而陸枝吉和他的蜜蜂卻仿佛一直在春天,一直在收獲甜蜜。

    ▲陸枝吉在北京參加中國養蜂學會蜂盟專委會籌備會

    歷盡千帆 歸來仍是少年

    “在外養蜂的日子辛苦嗎?”記者問陸枝吉。

    “一點也不苦,相反,每天都很開心,我的心每天都像蜜一樣甜。”陸枝吉掩飾不住臉上的笑容說道。

    蜂蜜人人都嘗過,而養蜂人的生活卻鮮有人知。每年3月,陸枝吉帶著鍋碗瓢盆、被子衣服、照明燈帳篷等工具,還有他那300多箱蜜蜂,便開始了他7個月的采蜜生活。

    7個多月的路途,唯有蜜蜂與他為伴。常常是在人煙稀少的野外,陸枝吉住在簡易的帳篷中,用太陽能取電,吃些簡單的飯菜。

    物質與精神生活的匱乏,常人眼里是枯燥乏味的。在陸枝吉的眼里,結果原比過程重要,不必糾結于當下的煩惱了,只管往前走。

    一路奔波與勞累之外,常常會有意外發生。

    “去一些陌生的基地時,會遇見一些當地的刁難者。他們用各種辦法獲得不當利益,有的會給蜜蜂下藥毒害,有的威脅我們低價賣出蜂蜜,也有的對我們人生攻擊等。”陸枝吉說道,即便惡人攔路,但是他走南搶北五十多年,這些已經見怪不怪了。他用自己的智慧化解當下難題,但是對整個一線蜂農來說,這樣的事時時刻刻威脅著他們的生活。

    除了身體上的一些意外傷害,市場的混亂和復雜也嚴重影響了蜂農經濟收入。假設原本正常的蜂蜜市場價是每斤50元,然而中間商卻把價格壓到20元甚至10元。甚至會在原蜜中參入一些劣質蜂蜜。這么一來,市場上的蜂蜜價格反而可能極高而品質極低,由此,消費者也對蜂蜜行業產生了誤解。

    艱苦的工作環境、混亂的市場秩序、不穩定的經濟效益以及技術的匱乏等因素,使得一線蜂農的困難重重。

    作為蜂農里“元老級別”的陸枝吉,對產業的發展早已觀摩許久,奈何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幫助蜂農團體的利益?,F如今,陸枝吉的蜂蜜得到了官方的肯定以及消費者的喜愛,接下來他將發揮他力所能及的力量,為蜜蜂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接下來,你打算怎么做呢?”記者問道。

    “一份事業,它做得好不算好,做到比誰都好,那才是真的好。養蜂事業也是如此,從一而終。接下來,我將傳播‘婺蜂房’這蜂蜜一品牌,同時帶動一線蜂農高品質蜂蜜的銷售,以自己微薄之力凈化蜂蜜業混亂的市場秩序。最終,給消費者呈上真正的高品質蜜蜂,保護蜂農及消費者的利益。”眼前這位73歲的陸枝吉憧憬地說道。不斷得發揚工匠精神,把工匠之心種子播撒至祖國大江南北。

    和陸枝吉幾個小時的聊天下來,記者深深的被他的樂觀所動容。從他身上,完全感受不到暮氣。一舉一動,親切慈祥,說起養蜂工作侃侃而談,回憶跌宕過往也談笑自如,談及未來更是雙眼放光。從這位“老人”身上,記者感受到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以不屈的工匠之心,醞釀最高品質的蜂蜜!

    上一篇:新iPhone進一步曝光 國行版新增雙卡雙待
    下一篇:團年飯桌上收獲紅包雨,2020和康師傅飲品一起共享團圓

    <dd id="eu9aq"></dd>

  • <progress id="eu9aq"></progress>
    <em id="eu9aq"><acronym id="eu9aq"></acronym></em>

    <em id="eu9aq"><acronym id="eu9aq"></acronym></em>

    <em id="eu9aq"><object id="eu9aq"><u id="eu9aq"></u></object></em>